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4.8萬套,比上年增長4.6%。工信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政策規劃處處長左世全表示,預計到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近100億美元;加上系統集成服務在內,預計市場規模將超300億美元。業內專家也表示,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持續拓展,正進入提檔加速關鍵期。
與之相對的是,2019年1-2月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增速出現負增長,延續2018年下半年放緩增長態勢,產量為20041.3套,同比下降11%。
一方面,近幾年迅速增長的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吸引了大批國外機器人頭部企業投資布局、建廠增產,在已占據國內大半市場的優勢下持續擴張,另一方面,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部件長期依賴進口,成本相對高昂,在缺乏技術和成本優勢的情況下,國內出現部分企業以產品“性價比”打開市場的現象,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導致盈利空間縮減,國內機器人企業經營壓力劇增。
央地政策直擊工業機器人產業短板
想要突破國外機器人企業的重重包圍,除了內在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部件的攻關,更要緊密結合應用場景。近些年,除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機器人產業相關政策出臺和實施,去年央地又根據當前機器人發展短板給出了對應的政策指導,比如地方政策應該結合本地優勢產業,引導用戶企業按照市場規律積極應用,而不再是簡單補貼的方式。
針對技術短板,央行在近期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鼓勵金融機構推動融資、租賃、質押業務創新發展,加大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金融支持。以企業為主體,核心技術研發、產業鏈構建、應用領域拓展和區域集聚發展。
針對行業應用短板,多地也制定了明確路徑圖。河北省日前明確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密度達100臺/萬人,并在汽車、電子、新能源等行業開展應用示范;陜西西安市也在相關規劃中提出以汽車、通用設備、電力裝備等行業為重點,以普及工業機器人應用。此外,多地在今年地方兩會上明確制定了年度計劃書。例如,安徽省提出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5000臺以上;浙江省明確新增工業機器人1.6萬臺。
提檔加速關鍵期,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國外的工業機器人在國內大多集中在汽車等資本密集型企業,但是在3C、家電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集中度低,尚未形成產業規模,并且3C產業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因此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在此領域仍然具備機會。
其次,隨著與信息技術尤其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更智能、可以跟人進行合作、協作、共融的新一代機器人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為我國機器人產業邁向中提供了實現路徑,比如近幾年才出現的協作機器人,國內外基本處于同一水平,能嫁接視覺、語音等人工智能技術,我國有著機器人應用的市場夠多的應用環境來檢測、提升產品性能,進而將市場優勢轉化為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
政府和市場關注機器人產業,有利于行業發展,但也要理性客觀,而非盲目支持。目前機器人產業升級發展的理論和路徑很多,但并非都經得起推敲,我們應該更加專注于技術本身,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代表產業發展趨勢的領域,如此才可能在新一代機器人產業升級中占得先機。
申明:本文轉載于工業機器人網,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發布日期:2021-03-15 18:05
發布日期:2021-03-15 18:05
發布日期:2019-05-09 14:23
發布日期:2019-05-08 13:19
發布日期:2019-05-07 10:33
發布日期:2019-05-06 14:08